村网通总站 江溪村 556938.nync.com 欢迎您!
京东物流青海同仁县先锋配送站配送员多干才郎正在分拣商品。王 珂摄
老乡生活的暖心人
(视窗·走近身边的新职业④·乡村快递配送员)
本报记者 王 珂
距离远、点分散、路难走、成本高……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流通领域的“老大难”,也因此影响到农村消费升级。电商下乡带来新变化:农民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轻松选购全球各地的优质产品。由此,一个新职业出现了——乡村快递配送员。
乡村快递配送员每天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他们如何克服农村配送中的种种困难?对于这份并不轻松的工作,他们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期待?5月底,本报记者跟随京东物流乡村配送员,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进行了体验式采访。
忙:“送货都是一路小跑”
订单量从最初每天七八单到现在平均每天300至400单,如果赶上“618”和“双11”促销高峰期,订单就更多
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
5月21日下午,记者跟随京东物流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先锋配送站乡村配送员多干才郎,从县城出发,前往牙浪乡配送商品。
天公不作美,雨点越来越大。配送车在一条泥泞山路上左摇右晃地艰难前行,路右侧是山体,左侧就是悬崖。
在一处下坡的弯道,配送车的车轮突然不听方向盘使唤,整个车体向悬崖侧滑!好在车速不快,多干才郎握住方向盘、踩住刹车,一番操作后,配送车才又正常行驶。
“这种情况多吗?”险情过后,记者揪心地问。
“挺多的,只要一下雨就经常出现,下雪还严重一些,习惯了。”多干才郎回答得很淡定。
“90后”藏族小伙多干才郎,年纪不大,却已是电商乡村配送队伍的老兵。3年前,京东物流在青海海东建立配送站点时,他就参与其中。去年初,他又被派到黄南州同仁县,负责建立配送站以及订单配送。
到今年“五一”,京东物流同仁县先锋配送站开业满一年。多干才郎负责的订单,从最初每天七八单到现在平均每天300至400单,如果赶上“618”和“双11”促销高峰期,订单就更多。
看着在自己努力下不断增加的订单,多干才郎一边心里美滋滋的,一边也不停地加快配送脚步,保证每个订单都能及时送达。按照公司规定,当天送到配送站的商品,必须当天完成配送。
早晨8点多,多干才郎来到配送站梳理当天的订单情况。上午11点左右,满载货物的大型配送车辆到达配送点,一天的忙碌正式开始。
先是卸货。多干才郎和站点配送车上的工作人员一起,先把商品卸下来,整齐地码放在配送站大厅。这个过程一般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
再是分类。个人订单商品和大宗订单商品要分开:有些是个人在京东商城的小订单,也有超市在京东新通路的大宗订单,这两类订单要分别配送;乡村订单商品和县城订单商品也要分开配送。
然后是装车。分类后的商品,经过配送员手持扫码器扫描确认后,分别由不同配送员装上自己的配送车。
最后才是配送。前面几个环节结束,多干才郎开着装满商品的配送车出发时,已经是下午2点多。
“就这样出发了,你中午饭怎么吃呢?”记者问。
“早8点吃早饭,晚8点吃晚饭,中午就在路上吃个面包。”多干才郎说。
先送哪家?后送哪家?又有讲究。
“干我们这行,脑子里必须有张地图。”多干才郎说,看到订单,要知道大概的位置。装货前,就要把当天的送货路线规划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先配送的商品装在外侧,也能避免走回头路,在最短时间内把商品送达。
配送途中,每到一个订单地址,多干才郎迅速停好车,拿上商品一路小跑把货送到,然后再一路小跑回到车上。即便这样的节奏,多干才郎回到配送点时也在晚上8点多。之后,他还要整理一天的订单数据,当天上报。
“忙确实忙,但每次把商品准时送到,看着老乡们的笑容,我还是挺满足的。”多干才郎说。
变:“给消费者送来新选择”
从事电商乡村配送工作3年多,多干才郎切实感受到农村市场的变化,老乡能买到的商品种类多了,买得也更放心
“我老家在农村,知道以前农村买东西很不方便。电商给老乡带来了更多选择,这也是我喜欢这份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干才郎说。
5月21日下午,多干才郎驱车近2个小时,抵达牙浪乡卫生院,把一箱纯牛奶交到客户李小龙手上。
“谢谢多多,每次都能及时把商品送到。”跟多干才郎已经很熟的李小龙,习惯性地称呼多干才郎为“多多”。
李小龙是从青海西宁到牙浪乡卫生院工作的医生。刚来牙浪乡时,他有些不习惯,买东西就是一方面。“卫生院旁边的小卖部,商品种类不多,平时需要的日用品往往买不到。”李小龙说,牙浪乡离县城远,到县城买东西也不方便。试了几家电商平台,他发现京东物流可以把商品配送到牙浪乡。
“书、牛奶、行军床、洗漱用品、零食……来到牙浪乡1年多了,我在京东买了几千元的商品,很方便,多多的配送也很快。”李小龙说。
2015年底,京东上线新通路业务,专门为全国中小超市提供订货服务。在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上庄村的一个乡村便民超市,提起多干才郎,店主连连点赞:“多亏多干才郎的推荐,我才知道超市也能在京东下单。现在,可乐、洗衣液、零食等商品都能在京东新通路预订,店里还新增了一些进口商品,我们的小店也洋气了。”
这家乡村超市的货架上,有韩国方便面、马来西亚的儿童零食、强生婴儿湿纸巾……吾屯上庄村村民仁青卓玛,给出生6个月的女儿买了一些强生婴儿湿纸巾。“以前只能在电视里看到这些商品,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了。”仁青卓玛说。
多干才郎告诉记者,同仁县通过京东新通路订货的超市已经有50多家。在同仁县瓜什则乡卓玛超市,店主尕藏卓玛说,以前超市进货要么去县城,要么去西宁。进货当天,超市只能暂停营业。如果去县城,早晨8点出发,回来时要下午四五点。如果去西宁进货,早晨五六点就要出发,晚上九十点才能回来。“现在通过京东新通路掌柜宝APP,点一点就下了订单,在家等着收货就行了。”
“商品品质也很重要。”送完货返回县城的路上,多干才郎对记者说,奥利奥变成粤利粤、康师傅实际上是康帅傅的现象,以前在批发市场有不少,超市进货时防不胜防。现在乡村超市在大电商订货,都很放心。
“老乡们买东西觉得更踏实,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了。”多干才郎说。
盼:“新技术用得更快些”
花2小时配送一份订单,成本确实挺高。增加订单分摊成本是一个办法,也希望借力新技术提高配送效率
目前,大部分快递公司没有开通同仁县各乡镇的配送业务。在京东物流乡村配送员的本职工作之外,多干才郎当上了“义务共享配送员”——如果有其他快递公司送不到的快递,只要收件人打个招呼,他会帮着把东西捎到乡镇甚至村里。
记者和多干才郎来到曲库乎乡多哇村一个项目工地,给该项目工地工作人员雷平配送了她在京东商城订购的商品。
“多多特别热情。其他公司不能送来的快递,只要给他发个微信,很快就帮着带过来了。”雷平说。
总让多干才郎帮忙,雷平有些不好意思,提出要支付一定费用,都被婉拒了。“我帮别人带快递属于义务劳动,如果收费那可就变味了。”多干才郎说。
多干才郎算过一笔账:从同仁县城赶往牙浪乡或者瓜什则乡,天气好时开车近1个小时,赶上天气不好可能要2个多小时。为了保证配送时效,即便只有一个订单,也要跑一趟。算算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确实有些“不划算”。
多干才郎经常思考一个问题:2个小时配送一单,成本高,不是长久之计。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一是增加订单量。”多干才郎说,如果订单量上来了,单次配送更多订单,成本也就能分摊一下。“听说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快递公司实行‘共享配送’,也就是共享最后一段往乡村配送的服务网络,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新技术也是一招。”多干才郎说,在一些偏远山区,为了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京东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无人机和无人车配送。
“将来如果有一天,我只需要把配送的商品装上无人机,就能让商品安全快捷到达老乡家里,那该多酷!”多干才郎很期待。
让新技术助力农村物流升级
我国农村地区承担的物流价格比一线城市高30%以上,物流成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路障”。打通农村物流“肠梗阻”,对于繁荣农村市场、推动乡村振兴尤为迫切。农村地区一直是京东物流布局的重点。近年来,京东物流聚焦智慧化,打造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全供应链的无人化智慧物流体系,为农村地区商品配送提供支撑。
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村地区物流成本。比如, 去年京东日均订单同比2012年上涨8倍,但得益于新技术,库存周转天数始终维持在37天左右,实现了一个较低的成本水平。再如,京东积极尝试通过无人机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京东在四川的185个无人机机场建成后,可在24小时内把乡村的优质产品送至全国。
将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物流领域的突破和规模化应用,上下游供应链整合,还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大幅提高运营效率。京东要通过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降低50%—70%的农村物流成本。
——京东物流首席执行官 王振辉